2024年7月下旬,浙江省城镇新质生产力研究院召开了专题会议,深入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此次会议旨在全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明确研究院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使命、新任务,推动浙江省数字经济和城镇化发展迈向新台阶。
会议由研究院院长辛金国主持,全体研究人员及学院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院长首先传达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核心精神和重要部署,重点解读了全会关于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论述,以及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明确要求。
随后,研究院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推动浙江城镇数字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及产业转型升级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此次专题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浙江省城镇新质生产力研究院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未来,研究院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城镇化创新模式发展、城镇数字经济发展、城镇数字社会治理及城镇产业转型升级等关键领域,为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学习感想
袁赛赛博士:
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我深感振奋,《公报》不仅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特别是《公报》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七大“聚焦”之一,这不仅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飞跃,文化引领与科技进步并肩前行,经济发展与人文创造深度融合。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正是为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价值引领为核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促进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大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紧跟信息技术浪潮,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同时,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培育新型文化主体、业态和消费模式,让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此外,优化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机制,提升我国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对我国文化自信的彰显,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动力。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文化的沃土上播种希望,收获未来。
朱康博士:
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党在艰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做出的战略部署。这份纲领性文件既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总结,也是对其进一步的擘画与安排。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和增进人民福祉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手段,稳中求进与守正创新是实践原则。《决定》体现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辩证思维与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极易获得广大群众共鸣。
全会确定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新质生产力研究院成立恰逢其时。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尤其是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城镇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是全会精神在学术领域的具体表达,也是学者对时代课题的使命担当。文章合为时而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将学术研究与全会精神、地方实践结合起来,和研究院同仁们共同努力,助力城镇高质量发展,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富有启发性的浙江经验与浙江智慧。
郑新杰博士:
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党在艰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做出的战略部署。这份纲领性文件既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总结,也是对其进一步的擘画与安排。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和增进人民福祉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手段,稳中求进与守正创新是实践原则。《决定》体现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辩证思维与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极易获得广大群众共鸣。
全会确定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新质生产力研究院成立恰逢其时。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尤其是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城镇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是全会精神在学术领域的具体表达,也是学者对时代课题的使命担当。文章合为时而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将学术研究与全会精神、地方实践结合起来,和研究院同仁们共同努力,助力城镇高质量发展,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富有启发性的浙江经验与浙江智慧。
蒋巍老师: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全会公报中,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进一步指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前进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通过“七个聚焦”、“六个坚持”,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时,应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党员教师既是理论的传播者,又是实践的先行者,通过教育、科研、服务和组织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